盤飾點心3.—玫瑰的名字



大家一直敦促著的新品,這就在187快閃出現了!
這甜點是呼應《北國之戀》而生,但卻有著全然不同的個性與風味。


初登場

在正式登場之前,我們一度因為新鮮覆盆子卡關而差一點要讓計劃流產,菜單上也真的都已經預備好要刪掉這個品項。所幸,在最後一刻(真的是最後最後一刻),我們才拿到剛從海關釋出的新鮮覆盆子,也才能把這最後的靈魂注入其中。而為了取得最新鮮的玫瑰花瓣,也是需要時間等待,同時還要剔除大雨影響下的耗損,才能找到最適合的那片芬芳。所有關鍵食材終於在最後一刻逐一到齊,也才讓《玫瑰的名字》有驚無險地順利誕生。



玫瑰的名字

正如大家所知,《玫瑰的名字》來自暢銷同名小說,作者是我們很喜歡的符號學家安伯托.艾可(Umberto Eco)。
當然,這甜點與書中的懸疑推理故事是無關的,但卻與這書名有關。
最初這小說並不以此為名,但後來艾可摘錄了12世紀的古老諺語:「昔日的玫瑰只存在於它的名字之中,但我們現在擁有的只是個名字」(stat rosa pristina nomine, nomina nuda tenemus),便成了一個隱晦卻具有吸引力的書名。
這名字出現得偶然,但玫瑰的確是一承載多重意義與象徵的有趣符號。這選擇似乎呼應了艾可一生對符號學的追求,也成為吸引我們取其名的原因。



關於這個甜點

在《玫瑰的名字》這個甜點中,我們保留了玫瑰最經典的味道表現,也就是搭配覆盆子與荔枝的Ispahan組合。
因此不僅玫瑰香氣十足,還有新鮮莓果與特製餡料所創造出的多層次口感。此外,我們還為她多增添一點成熟迷人的味道,所以用香檳提味,留下醇香卻不醉人。
事實上,這甜點的風味靈感來自於chef曾經實習過的三星餐廳Le Pré Catalan。而以糖球包覆著經典美味的概念,則是向甜點大師與不墜三星神話致敬。



作為甜點亮點的糖球,其實製作不易、耗損極高(參見前文),所以限量是不得不的選擇。因為糖球無法立刻現場大量製作,又無法長時間保存(因為台灣溼度高),所以每天結束後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預備隔日出餐的糖球。
為要獲得更高的精緻度,chef十分重視糖球的薄度,但相對的風險也就高上許多。糖球比玻璃更脆弱,除了吹製的時候要精準掌握狀態之外,在填餡時也容易因為氮氣衝出的慕斯力道太強、或是內餡太重而破裂,所以常常需要備上數倍的量來支撐無法預期的耗損。
最後,出餐也要十分迅速,以免內餡濕度溶了薄糖而破,這也就是為什麼送餐時會提醒大家要盡快開始食用的理由。
盤飾的美味,總是瞬間即逝,但這也是她無可取代的原因。



不只是個名字

談了那麼多《玫瑰的名字》,但,這名字是否如此重要呢?
不,就像莎劇中茱麗葉所說的:「玫瑰換了個名字還是一樣芳香」 (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ill still smell as sweet)。
即使這名字包含著許多想像,但它只不過是個曾經存在之美好的印記,真正讓人著迷的,是那記憶所包含的滋味與感動。這些都與名字無關,卻與真實的體驗有關。
因此我們希望,名字只是讓您記得它的第一印象,但「這甜點換了個名字還是一樣會讓人難忘」。




本次活動所使用之新鮮有機玫瑰,皆來自於屏東大花農場產地直送,不僅可食用,香氣也相當迷人。



註1:《玫瑰的名字》書名定案很關鍵的部分是出版商的意見,對艾可而言,《梅可的阿德索》更是清晰明瞭,但不可否認的是,這引人入勝的名字的確為精彩的故事錦上添花。
註2:文中古老諺語有兩個版本,一說是玫瑰(rose),一說是羅馬(romae),而艾可自己得知後者之後,也更傾向玫瑰一詞可能是羅馬的誤抄。


ps. 附帶一提,艾可的學識之豐富,猶如百科全書,而最讓我們著迷的,是他那如圖書館般的藏書:

留言